2004年8月19日,星期四(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浙江法制报精彩推荐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远洋渔业劳工遭遇“艾滋”寒流
本报记者 曹志男 通讯员 张博

  迎着海风,一艘艘远洋渔轮满载着渔民和船员们的希望从舟山港热热闹闹地出发,舟山远洋渔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不少渔民和船员靠着自己的双手和勤劳发家致富。然而,这些远离家乡和亲人奔走在全世界各港口间,出海一趟少则半年、多则两三年的远洋渔业劳工,正悄悄地遭受着“艾滋病”的袭击。

  远洋渔业劳工身受“艾魔”袭扰
  在舟山市疾控中心传防科办公室,顾全忠主任对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今年10月10日,年轻力壮的远洋渔业劳工、河南小伙张某(化名)在舟山入境时,被负责出入境体检的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检测出为艾滋病毒携带者,送到疾控中心后,工作人员马上为其建立了健康档案。
  “从广州出去后,他在海上已经工作2年了。”顾全忠在和他谈心式的询问中了解到,张某主要在新加坡、日本、南非等港口不断来回,而就在快回祖国的前几天,难奈寂寞的他在南非某港口进了一家酒吧……“就是这一次不安全性行为让他感染了艾滋病。”顾全忠叹着气告诉记者,据他们统计,感染艾滋病毒的远洋渔业劳工95%都是像张某那样得病的。
  张某现在已经被舟山市疾控中心送回河南原籍治疗,因此,记者无法联系到他。而当记者想采访在舟山的几位犯病者时,该科的另一名陈主任婉转地告诉记者,这几乎不大可能,保护病人的隐私是他们的职责,另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便是病人自己的不配合:“不要说是采访,就算是我们医护人员去为他们定期检测,很多人都避而不见。”

  紧控“艾滋”星火防蔓延
  如何让艾滋病魔远离远洋渔业劳务人员,让艾滋星火无从蔓延?带着这个问题,记者来到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这道国境线上检测艾滋病的重要关卡采访。
  听记者说明来意后,中心陈主任告诉记者,远洋渔业劳工的健康证书是他们能否出入境的重要凭证,根据国家规定,健康证书过期或是在境外时间12个月以上的出入境人员,必须经过包括艾滋病在内的传染病检测,“初筛检测一般时间在2小时左右”。
  做好检测是防艾的第一个手段,陈主任告诉记者,他们的调查资料显示,从事远洋渔业的劳务人员普遍存在卫生防病知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差等特点,而且在远离家乡的时间较长,自控自制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就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因此,我们同时不断加大防艾制艾的宣传,并和疾控中心联手大力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高远洋渔业劳务人员自身的防艾知识才是治本之道。”    
  在船员中散发防艾制艾的小册子,不定期举办艾滋病知识讲座,向船员宣传国家对防艾制艾的政策……陈主任将一份份宣传材料摆在了记者面前。经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宣传,现在大部分远洋渔业劳务人员都能自觉地配合他们的检测,“以前很多人认为检测艾滋病是对他们的歧视,拒绝检测的事件常有发生,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几乎不见了。”
  同时,他们还联合疾控中心,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干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向船员发放安全套,并宣传生理和性知识,从心理和行动上干预他们的不安全性行为。”

  全社会共同关注让“艾魔”远离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顾全忠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点,那就是预防艾滋病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目前老百姓对艾滋病并不是很了解,有些人还歧视艾滋病人,这对防艾是十分不利的。”顾全忠在对感染艾滋病的船员跟踪治疗时,经常看到病人被社会孤立起来。“这不光对病人的治疗不利,而且对我们更好地预防艾滋病也影响不小。”保健中心陈主任则告诉记者,对艾滋病老百姓不能回避,而是要正视,“了解艾滋病才能更好地防范艾滋病!”